(一)努力的挫败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在一起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努力,是我们班的学霸。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他带着副金丝边的眼睛,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在角落里翻看着各种课本,看似好像不是特别合群。

但每逢大小考试,他总是能闪闪发亮,成为大家崇拜的偶像。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陆陆续续的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而他凭借的着在学校里优异的表现,毫无意外拿到了当时最高的5000元起薪,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应届毕业生能拿到这个数额的是非常少数的。

他来自一个不太知名的小县城,通过高考来到了上海,进而被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之外,他也想在毕业后能在这儿安家落户,组建自己的家庭,等买了房子把父母也接到上海来居住。

可能是由于他的这个初心,无论是在读书的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他的努力程度都比身边的人高出一大截。为了能够更快的攒齐买房子的钱,下班后也不少接一些“私活”,所有的时间几乎被工作沾满,很少有其他娱乐活动。

起初,这种拼命的方式效果很明显的,没过2年,他每月的工资收入加上兼职的收入就差不多达到了1万,而那个时候我们大多数的同学也就平均五六千的样子。

好多年过去了,近期我们在微信上有一次聊天,他突然说想回老家发展,这让我非常的吃惊。就问了他近来的情况:他确实在上海结了婚,但并没有买房,因为还买不起,目前收入也就1万5左右,扣除所得税、社保,减去生活的开支、交通、社交、房租,一个月其实没有剩下多少了,看着日益高涨的房价,只能感叹到“这座城市留得住我的青春却留不住我….”

聊天的最后,他甚至略带抱怨的说了一句:“凭什么现在一个啥都不会的小姑娘,弄个视频玩直播,唱唱歌、扭扭腰、斗斗嘴、喊喊麦就能一天抵我一个月的收入?

我奋斗10年,还没有她半年的收入多!我那么拼命,还不如她天生长得漂亮!真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了,到底是谁在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是啊,为什么?

为什么我这位勤奋到感天动地的同学,最终却“输”给了20岁出头的小网红?

  • 真的是因为时代变了吗?
  • 因为网红妹子长得漂亮吗?
  • 是这个社会不看努力看颜值了呢?

都不是,是因为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售卖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一种不仅稀缺而且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我们总是用宝贵去形容它。而我们一生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消耗只去不回的时间。如果你做的事能让你有所收获,那么你付出的时间可以视作“被出售”了。

如果以我们创造的“价值”做分子,以我们度过的“时间”做分母,就可以算出在一个时间范围内我们产出的价值;如果把分母的时间标准化,比如说1小时,那么就可以把这个数值称之为你的“时间单价

那么如何衡量你在一定期限内创造了多少价值呢?

就是拿你的“时间单价”去乘以“用于创造价值所花费的时间”,就可以得出你在这段期限内的“个人生产总值”

我们把两个公式合并一下,就得到以下这个完整的公式:

比如,你一天工作8小时,时间单价=100元,假设8小时你没有偷懒,全神贯注的都在用于创造价值,那么你这一天的个人生产总值就等于100×8=800元;

当然,如果你只是在公司消耗8小时,而没有把你的注意力投入到工作,是不会有价值产生的,所以这里特指的时间是“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

拥有时间并不等于能产生价值,看看你身边的人就知道了,他们甚至因为时间太多,而不得不想办法“杀”掉他们。你的“时间单价”可能很高,但是由于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那么你的个人生产总值就很低。

如果你吃过回转寿司,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时间就像是在你身边不断往前流走的一个个餐盘,而你作为厨师,站在边上是没有用的,没有人会买空盘子,你得集中注意力烹饪出美食,然后把美食放在餐盘上,才能把这份“时间”卖出去,不同的厨师,放上去的菜品还都不太一样,所以价格也不一样。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偌大的回转寿司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产品将这些从自己身边流走的时间餐盘给装满食物,出售给其他需要的人;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购买其他人出售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这个世界只会交易一种产品:就是“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

时间商人的四种模式

第一种方式:零售时间

我们回到上面的故事,如果我们用个人生产总值的公式来看,就能明白他们的收入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了。

我同学的那种方式,本质是在通过自己的“勤奋”来增加“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

别人工作8小时,其中3小时偷懒,他全神贯注8小时;

别人下班后就去约会、休息,他要接私活,增加创造价值的时间3小时;

因此,时间一长,他就会获得和他付出的时间成正比的收入提升,别人一天实际创造价值的时间是5小时,他是11小时。所以,当单位价值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他的收入就能是一般人的2倍多。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这种增加个人生产总值的方式是有极限的,就是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休息的必要时间,留给他还能填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他花在“提高个人时间单价”上的时间太少了,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了生产而疏于学习。

长此以往,他只能让自己不断的做低水平的创造,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也无法再更进一步。

你的身边估计也不乏这样的朋友,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不再读书了,中国人年均读书量比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少得可怜,具体数据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小说。

这种把自己的时间出售给个人或者单个公司,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给“零售”出去了,无论是在公司打工,还是下班后接私活、做兼职,本质都还是零售自己的时间。

比如最近很火的一些“共享职业”:专车司机、兼职快递员、回家吃饭的家厨、上门服务的美甲师….这些工作本质就是帮助你把剩余的个人时间给利用起来,再零售出去。短期内看似可以增加你的收入,但是这种方式是有极限的,而且会占用你很多原本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时间。

那在这种模式下,如何让自己的个人总产值得到质的提升呢?

答案当然是提高你的时间单价,因为时间单价的提升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比如中国知名的打工皇帝“唐骏”,NBA中的很多球星,年薪可以达到上亿元。

方法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上节课也讲过,将你的注意力更多的花费在自身成长上,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垂直领域的职业水平….至于具体怎么做,我们之后会用一整个章节的时间来讲。

第二种方式:批发时间

我们再来说一下网红的“时间售卖”模式是什么?

回顾一下这个公式:

如果想要提高你的个人生产总值,除了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或者挤满自己的时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注意,这里使用的是“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你把你的个人时间出售给个人或者单个公司,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给“零售”出去了,那么这种出售时间的方式是有极限的,也就是一天顶多24小时。

但如果你把创造的价值,同时卖给很多人呢?

比如说你做一次2小时的演讲,你面对1个人的时候,需要花费2小时的时间,每小时收费100元,你的收入是200元;而如果你面对的是100人,你依然只需要花费2小时,但实际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就变成了每人2小时,总共是200小时,你所产生的价值就是20000元!

这个就相当于你把自己的时间“批发”出去了!而通过“批发”的方式来“横向”扩展自己能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是无限的!

网红的时间售卖模式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的时间批发出售了

虽然网红直播的内容,普遍来讲含金量并不高,我们姑且算你平均看一小时网红直播,可能会打赏0.1元给网红吧,也就是她的时间单价只有0.1元,但是同时可能会有20万人来看她的直播,因此她这1小时的个人总产值就是2万元!

如果换种方式思考,你还可以帮助网红小妹优化一下她的商业模式,既然她可以吸引20万人的注意力,那么是否可以一起打包卖给广告商呢?

当然是可以的,这样她的个人总产值可能又翻了一个倍!

所以,我这位同学真的别急眼,一个有20万粉丝的网红小妹,她的时间价值确实是你的几百倍!

看似你们比的是“价值”,其实你们比的是“模式”。

最近崛起的一批提供视频、音频类课程的知识付费讲师、网红主播、抖音快播类的短视频….大量百万年薪的网师、网红涌现,背后的原因正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帮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时间更高效的“批发”出去。

这种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娱乐明星”,一线明星的广告代言费平均在一个品牌500万/年,出场费200万/场,片酬可达3000万,顶级明星片酬可高达8000万!

那么高的收入,并不是因为他们在被买断的那个时间段内产生了这么多的价值,而是因为他们所创造产品,比如歌曲、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可以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被卖出无数多份!(甚至死了还能继续卖…)

所以在娱乐圈里,唱歌水准、颜值、表演技巧…这些所谓的硬实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是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人气。其他所有的都是来帮助你增加人气的,有多少人关注你,有多少人喜欢你,就意味着你的作品有多强的“批发能力”。

所以,她们除了提高自身的技艺之外,还得不断的创造热点话题,参加各种节目,让自己出现在各大媒体,吸引大批粉丝关注她们,因为这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还有,畅销书作家也是该模式中的翘楚,英国著名小说家J·K罗琳,凭借一本《哈利波特》总共赚取11.5亿美金!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哇,太棒了!我也想做一个网红,或者开始自己写书,将自己的时间批发出去!”

别急,我们还有另外2种更高级的时间售卖方式要告诉你。

第三种方式:买卖时间

我们要知道任何东西,只要有人卖就会有人买,而且通常一个人可以同时兼具买方和卖方的双重身份,放到这件事情上也如此——你在出售自己的时间,也免不了买他人的时间。

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购买他人的时间,你正在使用的手机;你家里的水、电、煤气;你住的房子;你身边的那张桌子…..都是别人用自己的时间制作出来的。

你看似是在购买产品,其实你购买的是为了让这个产品放到你面前,所有参与人员的时间。

为什么你需要买他们的时间,而不是自己做一个?

一来是自己做成本更高,效率更低嘛,比如一个IphoneX手机,8000多元一台,你感觉挺贵的,但如果真让你自己去造一台,可能给你8000万,再给你1年的时间,你都不一定能造的出来…..

二来是用同样的时间,你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你目前的收入是一个月1万元,那么按每个工作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你每小时的时间价值就是62.5元。如果一件事能够帮你节省1小时的时间,需要的费用又低于62.5元,你就应该花钱买,而不是自己动手,不是吗?

比如,你在工作时想要去买杯咖啡,可能一来一回需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而现在有个app叫做助理来也,你只需要支付5元,就能让一个小伙儿帮你去跑腿买一杯过来。这是多划算的事啊!但很多人依然会选择自己去跑一圈…

所以,从这个点望去,时间>金钱,能买到的都是便宜的,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跑赢了全国95%的人。

我们从这个点出发,还能联想到另外一件事,就是你的工作,企业为什么会花钱请你来做这件事,而不是老板自己去做,或者找公司里其他人来兼一下?有两种可能:

1. 你在某方面更专业。

你会的东西,他们不会;或者你能达到的高度他们达不到;你能提供的价值他们没有…因此,你的加入可以帮助团队提升价值,如果他们自己做会更贵、会更花时间,可能还没你做的好。

2. 你可以成为他的帮手。

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跑腿的活儿总得有人做,如果让老板亲自去做代价太大;还有些已经确定的重复性的工作,你也可以帮他完成,提高团队产出,省下他的宝贵时间,让他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或者你还可以帮助他管理团队,让每个人都去专注的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帮助大家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其实任何公司里主要就是这两大类员工:

1. 创造价值的员工

2. 提升效率的员工

如果你既不能帮助团队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又不能帮助团队提升效率,节省时间,那么你对公司来说就是负资产,是需要被剔除的。

作为公司也一样,在招聘员工和管理团队的时候,得分清楚谁是创造价值的,谁是提升效率的,谁是在这两方面都给不了贡献的。你要把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上,而不是让创造价值的人去做提升效率的事,让提升效率的人去做创造价值的事,那是灾难性的。比如让工程师去做管理,让管理者去设计产品….

所以,公司【买卖时间的模式】并不是说你公司花钱买了一堆人的时间,然后就可以把他们再卖出去赚取差价了。如果真那么简单,就不会99%的创业者都失败了。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更高级的模式。

买卖时间的本质是一个种放大器,你首先需要确认自己要什么,你能创造什么价值,如何零售或者批发出去,你团队的目标在哪,当公司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个时间买卖的模式想清楚了。

然后在需要补齐团队能力、需要提高团队时间单价的时候,引入创造性人才;在需要提高效率、需要复制扩张的时候,引入效率型人才;以团队目标为轴线牵引,再不断增添适合的人手,放大团队总产值。

所以,你的团队不行本质是你不行,如果你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产生不了价值,那100个人的时候基本也不会有。相反,如果你一个人做这件事的时候,就能很有价值,你再找到适合的帮手帮助你提高效率、放大规模,那【买卖时间】的这个模式就是个核武器,能帮助你快速滚起雪球,迅速积累财富。

第四种方式:收时间税

最后一种方式,也是最高级的一种方式,用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来解释,那就是:平台。

你并不需要出售时间,而是创造出一个平台,让其他人可以到你的平台上自由交易他们的时间,而你只需要对在这个平台里的每一笔交易收税即可。

就像是我党创造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平台,而你在中国这个“平台”上的每一笔交易都是要交税的道理是一样的。

还比如以下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超级大公司,也都是采用了平台模式: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Facebook、google、Uber、苹果的AppStore、…..以及全世界的所有政府

可见这种方式一旦成型,就会演化出一个帝国,在保证平台安全、有序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加入你这个平台,花更多的时间在你这个平台上,你就能源源不断的赚很多钱。

也正是因为这种方式的强大吸金能力,让许多创业者趋之若鹜,动不动就说要做个XX平台,可结果经常是:“平台”是做出来了,可没人来…..

随后,他们便问下了一个千古难题:做平台,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感叹道,平台难,难于上青天….

那平台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明确一点:平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很多创业者把这点给搞反了,他们喜欢上来就把什么都想好了,咔,做一个顶层设计,把平台这个“空壳子”搭出来了。然后就开始即找卖家又找买家,然后发现没有买家,卖家不愿意来;没有卖家,买家来了没东西买….如此往复,两边的人都找不到,找到了也留不住。

所有成功的平台,几乎都是从一个单点开始慢慢演化成平台的,比如腾讯是从QQ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开始、亚马逊从自营网上书店开始、Facebook从校园内部的一个女生比美的应用网站开始的…只有先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之后,把某一端的用户先养大,才能逐渐生长出另外一端….

有些人可能看到这里表示不服,我们可以烧钱啊,即补贴卖家,又也补贴买家,如果效果不明显,我就加大力度!你看打车软件不就是这样烧出来的吗?

我只能对你大写一个“服”字,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可惜,这个还是只看到了表层,平台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网络效应”,或者说“网络效应”也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能不能对平台上的人“赋能”

什么意思?我们回到那个公式:

一个卖家,选择你的平台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他的个人生产总值变的更高,而不是一样,或者更低。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总值的方法有两种:

1. 提高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比如说他是做知识付费的,你的平台能否帮助他在写内容、编辑内容、录制内容、声音优化、个人品牌塑造、专家指导…等等方面赋能?让他通过你的工具录制的课程质量更好,或者制作的效率更高?

2. 提高他时间的批发量。

就是让他的这份创作能更快、更多的触达到需要的人。网络效应确实能带来更多的人,但并不定能带来效率。假设你现在平台上有1万个做知识付费的讲师,现在来了10万个用户,请问用户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你又如何保证这1万个人在这里都有市场,让好的内容卖的更好,差的内容自然淘汰?你可能就需要引入数据智能来优化供需匹配…

如果只是做了一个平台的外壳,双方拥有可以彼此交易的功能,而没给他赋能,那么他为什么要依赖你?还心甘情愿的被你抽税?

抽税,抽的到底是什么?就是你为他赋能带来的额外价值所兑付的报酬。

所以,如果你想做平台,先别去做个顶层设计,也别迷信网络效应拿钱去烧,应该先想清楚你到底可以为他如何赋能?把这点做到极致,平台自然就会慢慢演化出来。

本章小结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商品那么多,归结到底其实我们都在交易一种产品: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

人与人之间收入有如此大的差距,看似是价值之争,其实是模式之争。

时间商人的核心公式

从这个公式出发,我们得出时间商人的四种经营模式,从初级到高级依次是:

第一,零售时间:

把时间单份售出,核心是如何提高时间单价。

第二,批发时间:

把同一份时间卖给尽可能多的人,要学会善用互联网技术把边际成本降为零。

第三,买卖时间:

本质是个放大器,通过买入别人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效率、提升时间单价、扩大生产规模。

第四,收时间税:

建立一个平台,让尽可能多的人在上面出售自己的时间,通过收税来赚钱。平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从单点出发,先想清楚你能为谁赋能。

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你现在正在使用哪种时间买卖的方式?你认为自己更适合成为哪种时间商人呢?为什么?

思考题2:你看到过什么有意思的批发时间、买卖时间、收时间税的案例吗?

—— End ——

芒格学院
芒格学院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得更远~